2325,今日有突破性既進展!
1. 新版面繼續修訂,今晚就做到呢個階段,按圖放大 ↓

主要都係襯一襯 D Content,同埋個框再改左。個外框加完又減減完又加返,原因係要襯返 Content 裡面既相通常都比較 Sharp,如果無個外框的話,好似「Coo」唔實個 Content,有一種怪怪既感覺。
有時就係咁,多條邊少條邊帶出來既感覺可能差好遠。一改再改,改完又改,可能大家都唔到改左 D 乜。其實都係想整得自己岩 Feel,大家又覺得靚既版面。話晒都咁多人支持,點都唔可以整得馬馬虎虎!
今日有兩大得著,第一就係睇左一 D 基礎既 Color Theory,認識左一 D Color Scheme。之前係 Page ONE 都見過一 D 講 Color Scheme 既書。開頭覺得呢類書實際作用不大,不過原來知道一些基礎理論的話,那些書能夠給你新既 Idea!
另一個就唔算得上得著既,應該話係一 D 啟發。突然間想試下係新版到加個 RSS Function,大約就係訂報紙既理念咁。用 RSS Check 一下就可以知道有無新 Post,仲可以即時睇埋。咁有人會問咁同入黎個 Blog 睇 Post 有乜分別。最大既好處就係方便,當大家每日都睇不同既 Blog 既時候,總係要 Click 來 Click 去,用 RSS Reader 既話就唔咁煩,一睇就睇晒邊度有新野。
2. 繼續睇電視,有李詩韻 ↓

Woo ... 有「兩 jit 色」!幾 Sexy 喎!
3. 超出篇轉貼,好值得花時間睇一睇!
(轉)港女都是高質素
港女們經常說港男的質素太差,所以揀唔落手。但怎樣才叫高質素呢?除非能夠提出一個合格的標準,例如就收入而言要多少k以上才算合格,學歷要達到預科或大學程度等(儘管這是多麽的政治不正確),否則的話就只能使用相對標準(拉curve)來劃分,也就是說不管港男的整體質素如何,由於他們之間總是會有差別的,所以必然會有人處於高中低質素的各個位置了。因此,批評某一群港男是「低質素」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必然會有人充當這個位置的,港女的(相對)高低質素亦然。
在「理想」的「模型」下,高中低質素的男女會各自以「竹門對竹門,木門對木門」的方式配對起來,而實際上高質素的男性的選擇權要高一點,因為他們可以「向下兼容」中低質素的女性;因為在某些文化體系內,男女交往及相互瞭解的過程已被解讀為男性單方面討好女性的過程(當然不包括拉丁語系地區),即使是高質素的男性亦深感吃力,所以唯有「向下兼容」減少皺紋。而基層男性一般都局限在同等質素的範圍內尋找配偶,他們在生活及工作環境能否遇上這些特定範圍的女性已是一個或然率問題,而且還不時受到高質素的男性「向下兼容」的威脅。
相信在世界各地的基層男性在求偶過程中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香港亦不會例外。問題是香港的基層男性在求偶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或所付出的努力是否高於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基層男性?引至有接近一半的港男北上娶妻(還未包括越南及印尼等熱門地區),對基層男性而言香港可能只是一個工作的地方,而不是一個尋找拍拖及結婚的對象的地方。
在華人地區普遍存在女的要「上嫁」(marry up)男的要「下娶」(marry down)的傳統,所以香港的「向下兼容」現象較西方為多,再加上「港女問題」,對等地位的男女交往對港男而言是充滿太多不確定因素,這就更加強了港男「向下兼容」的趨勢及程度,而且這樣預留buffer,說不定能夠減少競爭者出現的可能性或至少把可能出現的競爭者的質素限制在「某一水平」。因此(相對)低質素的港女期望她的伴侶是(相對)中或高質素的港男並不是妄想,甚至可能是一個「合理期望」,而對基層男性的offer也就要慎之又慎了。
除了「向下兼容」的問題外,還有一個情況就是對港女質素評核的困難。女性對於男性質素的評核標準可能包括收入、學歷、見識、風度、專一及關心等等,雖然看似複雜,但就香港的實際需要來說,在評核的標準中收入一項仍是佔最高的加權比重的,所以不論是相對還是絕對標準,把港男分類成高中低質素是不在技術性困難的(儘管這是多麽的政治不正確)。但評核「現代」港女質素的標準就複雜得多,首先她們的收入或階級成份已不是評核她們的主要標準,外表及身材變得比以往重要(但又欠缺客觀指標),但即使被世俗價值觀認為外表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又不得不考慮她的學歷及見識,其他如品德及年齡等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由於缺乏評核的重心,使女性要符合很多條件才有「資格」稱為「低質素」,也就是說很難將個別女性毫無爭議地評為「低質素」。既然如此,當然不會有港女願意在有爭議的情況下牐認自己是「低質素」的(畢竟疑點利益歸於被告),而她們的求偶策略或對伴侶的要求也就不會以牐認自己是「低質素」的情況下去制定的。而港男則會較為接受現實,盡快因應自己的實際情況(高中低質素)制定出適用於自己的求偶策略(例如北上娶妻)。
這種考試居然沒有人考包尾的「錯覺」更得到一些「摩登」的價值觀予以加強,諸如「潮」、「IN」、「Hello Kitty」及「Kawaii」等。例如一個不美不醜,學歷一般,家境不見得富裕的港女,她一身涉穀打扮,對日本最新的潮流瞭如指掌,但不知道溫家寶是誰,外表及思想都十分「Kawaii」及「Hello Kitty」,她到底是高質素還是低質素呢?的確,這些手段及概念並不能把一個本身是(相對)低質素的港女變成(相對)高質素的港女,但卻能使某些女性回避了一些對她們不利的評核準則,取而代之以是否「IN」、是否「潮」及是否「Kawaii」等,很明顯,要達到這些(由日本商人制定的)指標要比改變自己的生物特徵及學歷成績容易得多,而且成效立竿見影。至於這是否符合這些年輕的支那女性的長遠利益則不在日本人考慮之列。女性的這些特徵對男性而言其實是沒有用處,對建立家庭或生兒育女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又不見得對她們的個性發展有絲毫幫助;但男性卻需要為這些「虛」的條件付出「實」的代價,交往成本因而提高(你總不能對這些「Hello Kitty」所作的努力視若無睹吧),唯有將這些成本浪費在証明自己及對方均是潮人達人的過程之中,無法為男女雙方的幸福及未來提供任何實質幫助,最終變成日本自衛隊的軍費。除了金錢的成本外,還有一些無厘頭的成本,例如花時間去睇日劇來累積話題等。這就對一些基層男性與異性交往時增加各種毫無意義的障礙。
使用這些「異化」的標準來使自己免於被一些不利於自己的「主流」價值觀的判斷並不是女性的專利,有時男性亦有可乘之機,例如在一個群體活動中,個別男性如果帶部單鏡反光相機出來(最好配備腳架及數個鏡頭)為大眾服務,「機佬」的形象會給他形成一個保護罩,使人們在短時間內「忘記」用一般對男性要求放在他身上(例如外表、學歷以及有沒有掃把佬等),亦不存在高或低質素的問題,因為無法定位。但可供港男利用「異化」標準始終有限,畢竟他們是不會因為一身板仔 look或一個爆炸頭就能使「Hello Kitty」忘記了對他們其他的「重要條件」作出評核。
就這樣一個奇怪的邏輯出來了,不管是用絕對還是相對的標準,香港都是沒有「低質素」港女的!但「低質素」的港男卻有一大堆!因此根本就沒有(相對)「低質素」港女去與(相對)「低質素」港男一起「竹門對竹門」。有人說這是一個港女「有價無市」的情況,這種看法主要是從人口數字上的女多男少及有一半港男北上娶妻而得出的,但要知道所謂的「港女問題」並不是發生在所有港女身上,而是主要集中在年輕的一群,其實她們的「市價」是有足夠數目的男性來支撐的,因為所有年齡層的男性都傾向於追求一個很狹窄的年齡層的女性(年輕的一群),而每個男性又不一定只追求一個女性,所以從「賬面上」來說這些年輕的港女都可能有幾個觀音兵供其候選。至於最終有沒有足夠數目的男性去與她們結婚,則並非她們需要改變自己的生活作風及待人態度的重要因素,因為她們的「價值」正正是建基於她們是未婚的,由於港人普遍遲婚,這些「賬面上」的價值將持續一段頗長時間直到爆破為止。這一部份「串得起」的年輕港女居然代表了整體港女的形象,結果就是她們請客,中女付鈔;不少港男敬港女而遠之。
本港的婚姻市場無法自行運作,必須倚賴其他地區配合,造成大量港元流向境外地區,並衍生很多社會問題,特區政權束手無策;而這一類無法「擺上枱」講的問題,又的確不是我們這種「獨裁無膽,民主無量」的政體所能處理的,例如提供房屋或稅務優惠去為港男港女結婚製造誘因通通不適合本港的政治氣候,全世界恐怕只有胆敢鼓勵大學生相睇的新加坡政府能夠處理這一類棘手問題。
好一個「向下兼容」!仲有篇討論關於這篇文章 → GA Forum。究竟係售價貴還是顧客窮,就看大家點睇了。「三鬆」... 笑左添。
2405,Upgrade 左個 Miranda IM,非常好!今次用左 Unicode,終於睇到日文了!不過 Message History 樣衰左!可惡!That’s All.
---
1335,諗左好耐,對 Ver. 5 都係覺得麻麻地,個 Color Scheme 普通得很普通,還有一種說不出的古怪 ... 另外剛剛見到呢個 Color Scheme 幾靚 ↓

呢個 Tone 比較少見,撘出黎有多少高貴既感覺呢!噫 ... 仲係諗唔到 ...
1. 新版面繼續修訂,今晚就做到呢個階段,按圖放大 ↓

主要都係襯一襯 D Content,同埋個框再改左。個外框加完又減減完又加返,原因係要襯返 Content 裡面既相通常都比較 Sharp,如果無個外框的話,好似「Coo」唔實個 Content,有一種怪怪既感覺。
有時就係咁,多條邊少條邊帶出來既感覺可能差好遠。一改再改,改完又改,可能大家都唔到改左 D 乜。其實都係想整得自己岩 Feel,大家又覺得靚既版面。話晒都咁多人支持,點都唔可以整得馬馬虎虎!
今日有兩大得著,第一就係睇左一 D 基礎既 Color Theory,認識左一 D Color Scheme。之前係 Page ONE 都見過一 D 講 Color Scheme 既書。開頭覺得呢類書實際作用不大,不過原來知道一些基礎理論的話,那些書能夠給你新既 Idea!
另一個就唔算得上得著既,應該話係一 D 啟發。突然間想試下係新版到加個 RSS Function,大約就係訂報紙既理念咁。用 RSS Check 一下就可以知道有無新 Post,仲可以即時睇埋。咁有人會問咁同入黎個 Blog 睇 Post 有乜分別。最大既好處就係方便,當大家每日都睇不同既 Blog 既時候,總係要 Click 來 Click 去,用 RSS Reader 既話就唔咁煩,一睇就睇晒邊度有新野。
2. 繼續睇電視,有李詩韻 ↓

Woo ... 有「兩 jit 色」!幾 Sexy 喎!
3. 超出篇轉貼,好值得花時間睇一睇!
(轉)港女都是高質素
港女們經常說港男的質素太差,所以揀唔落手。但怎樣才叫高質素呢?除非能夠提出一個合格的標準,例如就收入而言要多少k以上才算合格,學歷要達到預科或大學程度等(儘管這是多麽的政治不正確),否則的話就只能使用相對標準(拉curve)來劃分,也就是說不管港男的整體質素如何,由於他們之間總是會有差別的,所以必然會有人處於高中低質素的各個位置了。因此,批評某一群港男是「低質素」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必然會有人充當這個位置的,港女的(相對)高低質素亦然。
在「理想」的「模型」下,高中低質素的男女會各自以「竹門對竹門,木門對木門」的方式配對起來,而實際上高質素的男性的選擇權要高一點,因為他們可以「向下兼容」中低質素的女性;因為在某些文化體系內,男女交往及相互瞭解的過程已被解讀為男性單方面討好女性的過程(當然不包括拉丁語系地區),即使是高質素的男性亦深感吃力,所以唯有「向下兼容」減少皺紋。而基層男性一般都局限在同等質素的範圍內尋找配偶,他們在生活及工作環境能否遇上這些特定範圍的女性已是一個或然率問題,而且還不時受到高質素的男性「向下兼容」的威脅。
相信在世界各地的基層男性在求偶過程中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香港亦不會例外。問題是香港的基層男性在求偶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或所付出的努力是否高於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基層男性?引至有接近一半的港男北上娶妻(還未包括越南及印尼等熱門地區),對基層男性而言香港可能只是一個工作的地方,而不是一個尋找拍拖及結婚的對象的地方。
在華人地區普遍存在女的要「上嫁」(marry up)男的要「下娶」(marry down)的傳統,所以香港的「向下兼容」現象較西方為多,再加上「港女問題」,對等地位的男女交往對港男而言是充滿太多不確定因素,這就更加強了港男「向下兼容」的趨勢及程度,而且這樣預留buffer,說不定能夠減少競爭者出現的可能性或至少把可能出現的競爭者的質素限制在「某一水平」。因此(相對)低質素的港女期望她的伴侶是(相對)中或高質素的港男並不是妄想,甚至可能是一個「合理期望」,而對基層男性的offer也就要慎之又慎了。
除了「向下兼容」的問題外,還有一個情況就是對港女質素評核的困難。女性對於男性質素的評核標準可能包括收入、學歷、見識、風度、專一及關心等等,雖然看似複雜,但就香港的實際需要來說,在評核的標準中收入一項仍是佔最高的加權比重的,所以不論是相對還是絕對標準,把港男分類成高中低質素是不在技術性困難的(儘管這是多麽的政治不正確)。但評核「現代」港女質素的標準就複雜得多,首先她們的收入或階級成份已不是評核她們的主要標準,外表及身材變得比以往重要(但又欠缺客觀指標),但即使被世俗價值觀認為外表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又不得不考慮她的學歷及見識,其他如品德及年齡等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由於缺乏評核的重心,使女性要符合很多條件才有「資格」稱為「低質素」,也就是說很難將個別女性毫無爭議地評為「低質素」。既然如此,當然不會有港女願意在有爭議的情況下牐認自己是「低質素」的(畢竟疑點利益歸於被告),而她們的求偶策略或對伴侶的要求也就不會以牐認自己是「低質素」的情況下去制定的。而港男則會較為接受現實,盡快因應自己的實際情況(高中低質素)制定出適用於自己的求偶策略(例如北上娶妻)。
這種考試居然沒有人考包尾的「錯覺」更得到一些「摩登」的價值觀予以加強,諸如「潮」、「IN」、「Hello Kitty」及「Kawaii」等。例如一個不美不醜,學歷一般,家境不見得富裕的港女,她一身涉穀打扮,對日本最新的潮流瞭如指掌,但不知道溫家寶是誰,外表及思想都十分「Kawaii」及「Hello Kitty」,她到底是高質素還是低質素呢?的確,這些手段及概念並不能把一個本身是(相對)低質素的港女變成(相對)高質素的港女,但卻能使某些女性回避了一些對她們不利的評核準則,取而代之以是否「IN」、是否「潮」及是否「Kawaii」等,很明顯,要達到這些(由日本商人制定的)指標要比改變自己的生物特徵及學歷成績容易得多,而且成效立竿見影。至於這是否符合這些年輕的支那女性的長遠利益則不在日本人考慮之列。女性的這些特徵對男性而言其實是沒有用處,對建立家庭或生兒育女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又不見得對她們的個性發展有絲毫幫助;但男性卻需要為這些「虛」的條件付出「實」的代價,交往成本因而提高(你總不能對這些「Hello Kitty」所作的努力視若無睹吧),唯有將這些成本浪費在証明自己及對方均是潮人達人的過程之中,無法為男女雙方的幸福及未來提供任何實質幫助,最終變成日本自衛隊的軍費。除了金錢的成本外,還有一些無厘頭的成本,例如花時間去睇日劇來累積話題等。這就對一些基層男性與異性交往時增加各種毫無意義的障礙。
使用這些「異化」的標準來使自己免於被一些不利於自己的「主流」價值觀的判斷並不是女性的專利,有時男性亦有可乘之機,例如在一個群體活動中,個別男性如果帶部單鏡反光相機出來(最好配備腳架及數個鏡頭)為大眾服務,「機佬」的形象會給他形成一個保護罩,使人們在短時間內「忘記」用一般對男性要求放在他身上(例如外表、學歷以及有沒有掃把佬等),亦不存在高或低質素的問題,因為無法定位。但可供港男利用「異化」標準始終有限,畢竟他們是不會因為一身板仔 look或一個爆炸頭就能使「Hello Kitty」忘記了對他們其他的「重要條件」作出評核。
就這樣一個奇怪的邏輯出來了,不管是用絕對還是相對的標準,香港都是沒有「低質素」港女的!但「低質素」的港男卻有一大堆!因此根本就沒有(相對)「低質素」港女去與(相對)「低質素」港男一起「竹門對竹門」。有人說這是一個港女「有價無市」的情況,這種看法主要是從人口數字上的女多男少及有一半港男北上娶妻而得出的,但要知道所謂的「港女問題」並不是發生在所有港女身上,而是主要集中在年輕的一群,其實她們的「市價」是有足夠數目的男性來支撐的,因為所有年齡層的男性都傾向於追求一個很狹窄的年齡層的女性(年輕的一群),而每個男性又不一定只追求一個女性,所以從「賬面上」來說這些年輕的港女都可能有幾個觀音兵供其候選。至於最終有沒有足夠數目的男性去與她們結婚,則並非她們需要改變自己的生活作風及待人態度的重要因素,因為她們的「價值」正正是建基於她們是未婚的,由於港人普遍遲婚,這些「賬面上」的價值將持續一段頗長時間直到爆破為止。這一部份「串得起」的年輕港女居然代表了整體港女的形象,結果就是她們請客,中女付鈔;不少港男敬港女而遠之。
本港的婚姻市場無法自行運作,必須倚賴其他地區配合,造成大量港元流向境外地區,並衍生很多社會問題,特區政權束手無策;而這一類無法「擺上枱」講的問題,又的確不是我們這種「獨裁無膽,民主無量」的政體所能處理的,例如提供房屋或稅務優惠去為港男港女結婚製造誘因通通不適合本港的政治氣候,全世界恐怕只有胆敢鼓勵大學生相睇的新加坡政府能夠處理這一類棘手問題。
好一個「向下兼容」!仲有篇討論關於這篇文章 → GA Forum。究竟係售價貴還是顧客窮,就看大家點睇了。「三鬆」... 笑左添。
2405,Upgrade 左個 Miranda IM,非常好!今次用左 Unicode,終於睇到日文了!不過 Message History 樣衰左!可惡!That’s All.
---
1335,諗左好耐,對 Ver. 5 都係覺得麻麻地,個 Color Scheme 普通得很普通,還有一種說不出的古怪 ... 另外剛剛見到呢個 Color Scheme 幾靚 ↓

呢個 Tone 比較少見,撘出黎有多少高貴既感覺呢!噫 ... 仲係諗唔到 ...
Created On 17/08/2006 10:57:12
Your Comment
Name :
Authentication Cod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