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 Oct 9,眼睏到無朋友 ... 乜唔係應該「無人有」咩?
1. 終於明解點解「中秋唔出街」。原因其實好簡單,一來真係好攰、二來就係邊有一大堆朋友約出黎。每個圈子得幾個,圈子同圈子之間又唔識。如果只係幾條友出黎既話,倒不如平時約出黎都得啦。咁都可以話中秋氣紛唔同 D 既 ... 但係呢 D 日子無咁大棚人一齊玩又好似欠缺些甚麼。
所以呢,印象中既中秋都係在家中攤抖下多,出街玩試過一次咁大把。我呢 D 休息第一位,紅日通常乜都唔做。
2. 唔知大家認為一隻豬最重係幾重同幾大隻呢?唔洗諗,係 800 Ibm w/ 7.5 feet。。。係 National Geographic 睇到一個特輯,就係講呢隻「超級豬」。「超級豬」唔係我作出黎,係 National Geographic 既字幕譯出黎。英文名係「Hogzilla」,Hog 就係豬、zilla 就來自 Gozilla (哥斯拉) 。可想而知隻豬有幾大隻!
咁關於呢隻「超級豬」既證據只有兩樣,一張就係照片、另一樣就係呢隻超級豬既墳墓。有專家對那張相有懷疑,所以佢地就去起超級豬墳,拎佢既 DNA 作化驗。結果出左,比獵殺呢隻超級豬既人聲稱 1000 Ibm w/ 12 feet 略少。但係獠牙就有 9 inches 同 16 inches 長,差唔多係人前臂既長度!原來《Lost》個隻大怪物真係有可能架喎。
PS. 不過大家都唔好盡信,National Geographic 定 Discovery 試過又係言之鑿鑿咁話中國發現既化石係真,但被其他人發覺那些所謂化石係假。所以大家當故事聽就算了。
可能有人會覺得粉紅色個 D 豬仔好得意,其實佢地生性兇殘!豬其實好聰明,同人建立了互利既關係 → 豬要人養同時會為人類提供肉類。當一隻農場豬離開農場不足兩個禮拜,就會由一隻「Cutie」豬轉化為一隻兇殘野豬。幼毛會長硬及變深啡色、長出獠牙。野豬乜都會食,而且適應性強,一但失去控制,繁殖速度是頗令人憂慮!
就算未轉化為野豬之前,「Cutie」豬都係好兇殘!科學家將四隻來自不同家族既豬放埋同一個圍欄內。不出一會兒,四隻豬就互揪。係咪估佢唔到呢?認清真面目吧!!
PS. Ref : Wikipedia、National Geographic
1005 @ Oct 9,仲有野講,不過留返 Oct9 既 Post 再講。That’s All.
1. 終於明解點解「中秋唔出街」。原因其實好簡單,一來真係好攰、二來就係邊有一大堆朋友約出黎。每個圈子得幾個,圈子同圈子之間又唔識。如果只係幾條友出黎既話,倒不如平時約出黎都得啦。咁都可以話中秋氣紛唔同 D 既 ... 但係呢 D 日子無咁大棚人一齊玩又好似欠缺些甚麼。
所以呢,印象中既中秋都係在家中攤抖下多,出街玩試過一次咁大把。我呢 D 休息第一位,紅日通常乜都唔做。
2. 唔知大家認為一隻豬最重係幾重同幾大隻呢?唔洗諗,係 800 Ibm w/ 7.5 feet。。。係 National Geographic 睇到一個特輯,就係講呢隻「超級豬」。「超級豬」唔係我作出黎,係 National Geographic 既字幕譯出黎。英文名係「Hogzilla」,Hog 就係豬、zilla 就來自 Gozilla (哥斯拉) 。可想而知隻豬有幾大隻!
咁關於呢隻「超級豬」既證據只有兩樣,一張就係照片、另一樣就係呢隻超級豬既墳墓。有專家對那張相有懷疑,所以佢地就去起超級豬墳,拎佢既 DNA 作化驗。結果出左,比獵殺呢隻超級豬既人聲稱 1000 Ibm w/ 12 feet 略少。但係獠牙就有 9 inches 同 16 inches 長,差唔多係人前臂既長度!原來《Lost》個隻大怪物真係有可能架喎。
PS. 不過大家都唔好盡信,National Geographic 定 Discovery 試過又係言之鑿鑿咁話中國發現既化石係真,但被其他人發覺那些所謂化石係假。所以大家當故事聽就算了。
可能有人會覺得粉紅色個 D 豬仔好得意,其實佢地生性兇殘!豬其實好聰明,同人建立了互利既關係 → 豬要人養同時會為人類提供肉類。當一隻農場豬離開農場不足兩個禮拜,就會由一隻「Cutie」豬轉化為一隻兇殘野豬。幼毛會長硬及變深啡色、長出獠牙。野豬乜都會食,而且適應性強,一但失去控制,繁殖速度是頗令人憂慮!
就算未轉化為野豬之前,「Cutie」豬都係好兇殘!科學家將四隻來自不同家族既豬放埋同一個圍欄內。不出一會兒,四隻豬就互揪。係咪估佢唔到呢?認清真面目吧!!
PS. Ref : Wikipedia、National Geographic
1005 @ Oct 9,仲有野講,不過留返 Oct9 既 Post 再講。That’s All.
Created On 08/10/2006 10:57:12
Your Comment
Name :
Authentication Cod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