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6,自招既。
1. 距離北京奧運還有 ...
呢張相無經過任何修飾,好 Raw 的。昨日的相片個天空好藍,有少少修飾過啦。不過事實上個天空真係好藍,可能係近日吹南風既關係。一年唔知有大約有幾多日吹南風,而吹南風既日子通常都會見到藍天。話就話發電廠、道路上行走的汽車係香港空氣污染既源頭。之但係,另一個更大既空氣污染源頭係來自北面!呢個唔係香港人話改話變就做得到既事。想要見藍天?勤力 D 做野啦香港人。
話分兩頭,對於環保份子無乜好感。有個疑問,調查係話最令人感到舒適既氣溫係 22.5 - 25.5 度,點解環保團體堅持將冷氣調到 25.5 度呢?拎個中間數都好 D,做乜要拎上限?25.5 度都可以好舒適既,不過濕度高、空氣唔流通一樣可以令人暈到。「得寸進尺」用來形容所謂既環保份子是非常貼切,無膠袋日後另一巨作 → 無飲管日。遲下話唔定有無安全套日、無硬膠日 ... 唔係話同環保過唔去,但係點都要考慮生活上既現實。理想永遠是理論上的。
點解近年香港對在環保既工作不違餘力?因為廖局長係極力支持環保,佢係電台受訪問講過佢自己唔會用化妝品,因為呢 D 化學野係無好。
2. 以下是《信報》於 2006 年 6 月 5 日於 P22 版時事評論 ↓
跨境污染無藥可救?
三十會/林中鳥
2006年06月05日
《信報》P22版時事評論
毫無疑問,空氣污染已成為香港人頭號關心,甚至是引起國際注意的環境問題。可惜,無論環保團體如何聲嘶力竭、無論傳媒如何大篇幅報道、無論粵港兩地政府如何磋商,換來的仍是一片無奈:污染指數屢創新高,低能見度日子見慣不怪。究竟跨境污染是否真的無藥可救?在探討解決方法之前,讓我們首先把一些基本事實弄清:
一、根據粵港兩地政府的研究,整個珠江三角洲的污染物當中,內地約佔八成,香港約佔兩成;事實上,香港於內地黃金周期間空氣「突然」改善,已說明了問題。
二、空氣污染的嚴重性受氣象因素的影響很大,包括風向、濕度及大氣層的對流。在污染源沒有季節性的情況下,我們發現在夏天(主要吹南風)的污染指數遠比秋冬季要低,能見度也較高。
三、港人投資珠三角的工廠達七萬間,故此那八成多的污染物香港人也有責任。
四、雖然粵港兩地已達成二○一○年前的減排目標,但注意協議的用字是「盡最大努力」。眾所周知,在技術水平較低、執法不嚴及企業與地方政府關係千絲萬縷的背景下,廣東要達到減排目標的難度實在不小!
上述所說的只是一些科學上的事實,還沒包括更為重要的兩地差異:如港粵兩地政制不同、環境標準不一樣、經濟水平也有差距。在這複雜的背景下,香港人對跨境污染可以做些什麼呢?
傳統手段失效
傳統的環境管理是用管制的方法,即定下排放濃度或總量的標準,然後靠政府執法去確保達標及懲罰超標。然而,不少先進國家的經驗表明,這方法的監察成本太高,效益不彰。況且,對於珠三角的污染源,香港政府也實在無能為力。
另一種手段是利用「市場機制」去管理,包括徵收排污費、環保稅及污染權交易等等。這些手段無疑較能迫使污染者內化(internalize)其環境成本,但很多地方(包括內地及香港)的實踐經驗顯示,徵收排污費或環保稅往往只是為了增加政府收入,對於從源頭上減少污染幫助不大。「排污交易」(emissions trading)方面,內地正進行的一些試點往往是政府指定一兩家發電廠進行「交易」,真正的市場仍未建立。由廖秀冬局長主催的粵港排污交易,恐怕也難逃此一命運。
很多人誤以為環保只是政府的事,但污染者往往是企業及個人(當你開車的時候),而作為產品消費者的廣大民眾,也對企業污染有間接的責任。如能結集民間的力量,去促進落實兩地的減排協議,或許比單靠兩地政府磋商更有效果。在治理污染源頭方面,香港有心、有能力的人並不少。一個例子是香港工業總會的「壹—壹—壹」計劃,鼓勵每個廠商在其珠三角企業每年推行一個環保項目。如能持之以恒,相信這計劃對改善區域空氣質素必有幫助。成立「碧海藍天」基金要長遠改善空氣質素,筆者嘗試提出一個大膽建議,成立一個民間的基金會,由兩地政府先投入起動資金,再向公眾(尤其商界)募捐。基金會可由兩地的環保專家、環保團體、志願者甚至退休官員參與管理。在識別珠三角污染最嚴重的黑點後,基金會以項目形式撥款、貸款或部分資助最需要改善的污染項目,並監督其全面實施。這個模式的好處是民間自發,政府在背後支持。在有效治理污染的同時避開政府間交往的繁文縟節及其他政治因素。如果基金會一年做十個項目,十年做一百個,解決污染問題指日可待。
香港人通過「扶貧基金」、「農村教育基金」捐助內地已經二十多年,但願有心人(及有錢人)能成立一個「碧海藍天」基金,讓我們的下一代可以「天天見青天」。
3. 今日游水時弄傷了左膝,我想原因不外乎昨日運過過後未回復過來,又或者熱身不足吧。咁都係自己攞黎既 ... 呢期做運動都做得 OK 密,真係要小心一下先得,聽日又打球,Very Nice。
今日有 D 野想講,但係唔記得左 ... 算吧。
2336,攰。That’s All.
1. 距離北京奧運還有 ...
呢張相無經過任何修飾,好 Raw 的。昨日的相片個天空好藍,有少少修飾過啦。不過事實上個天空真係好藍,可能係近日吹南風既關係。一年唔知有大約有幾多日吹南風,而吹南風既日子通常都會見到藍天。話就話發電廠、道路上行走的汽車係香港空氣污染既源頭。之但係,另一個更大既空氣污染源頭係來自北面!呢個唔係香港人話改話變就做得到既事。想要見藍天?勤力 D 做野啦香港人。
話分兩頭,對於環保份子無乜好感。有個疑問,調查係話最令人感到舒適既氣溫係 22.5 - 25.5 度,點解環保團體堅持將冷氣調到 25.5 度呢?拎個中間數都好 D,做乜要拎上限?25.5 度都可以好舒適既,不過濕度高、空氣唔流通一樣可以令人暈到。「得寸進尺」用來形容所謂既環保份子是非常貼切,無膠袋日後另一巨作 → 無飲管日。遲下話唔定有無安全套日、無硬膠日 ... 唔係話同環保過唔去,但係點都要考慮生活上既現實。理想永遠是理論上的。
點解近年香港對在環保既工作不違餘力?因為廖局長係極力支持環保,佢係電台受訪問講過佢自己唔會用化妝品,因為呢 D 化學野係無好。
2. 以下是《信報》於 2006 年 6 月 5 日於 P22 版時事評論 ↓
跨境污染無藥可救?
三十會/林中鳥
2006年06月05日
《信報》P22版時事評論
毫無疑問,空氣污染已成為香港人頭號關心,甚至是引起國際注意的環境問題。可惜,無論環保團體如何聲嘶力竭、無論傳媒如何大篇幅報道、無論粵港兩地政府如何磋商,換來的仍是一片無奈:污染指數屢創新高,低能見度日子見慣不怪。究竟跨境污染是否真的無藥可救?在探討解決方法之前,讓我們首先把一些基本事實弄清:
一、根據粵港兩地政府的研究,整個珠江三角洲的污染物當中,內地約佔八成,香港約佔兩成;事實上,香港於內地黃金周期間空氣「突然」改善,已說明了問題。
二、空氣污染的嚴重性受氣象因素的影響很大,包括風向、濕度及大氣層的對流。在污染源沒有季節性的情況下,我們發現在夏天(主要吹南風)的污染指數遠比秋冬季要低,能見度也較高。
三、港人投資珠三角的工廠達七萬間,故此那八成多的污染物香港人也有責任。
四、雖然粵港兩地已達成二○一○年前的減排目標,但注意協議的用字是「盡最大努力」。眾所周知,在技術水平較低、執法不嚴及企業與地方政府關係千絲萬縷的背景下,廣東要達到減排目標的難度實在不小!
上述所說的只是一些科學上的事實,還沒包括更為重要的兩地差異:如港粵兩地政制不同、環境標準不一樣、經濟水平也有差距。在這複雜的背景下,香港人對跨境污染可以做些什麼呢?
傳統手段失效
傳統的環境管理是用管制的方法,即定下排放濃度或總量的標準,然後靠政府執法去確保達標及懲罰超標。然而,不少先進國家的經驗表明,這方法的監察成本太高,效益不彰。況且,對於珠三角的污染源,香港政府也實在無能為力。
另一種手段是利用「市場機制」去管理,包括徵收排污費、環保稅及污染權交易等等。這些手段無疑較能迫使污染者內化(internalize)其環境成本,但很多地方(包括內地及香港)的實踐經驗顯示,徵收排污費或環保稅往往只是為了增加政府收入,對於從源頭上減少污染幫助不大。「排污交易」(emissions trading)方面,內地正進行的一些試點往往是政府指定一兩家發電廠進行「交易」,真正的市場仍未建立。由廖秀冬局長主催的粵港排污交易,恐怕也難逃此一命運。
很多人誤以為環保只是政府的事,但污染者往往是企業及個人(當你開車的時候),而作為產品消費者的廣大民眾,也對企業污染有間接的責任。如能結集民間的力量,去促進落實兩地的減排協議,或許比單靠兩地政府磋商更有效果。在治理污染源頭方面,香港有心、有能力的人並不少。一個例子是香港工業總會的「壹—壹—壹」計劃,鼓勵每個廠商在其珠三角企業每年推行一個環保項目。如能持之以恒,相信這計劃對改善區域空氣質素必有幫助。成立「碧海藍天」基金要長遠改善空氣質素,筆者嘗試提出一個大膽建議,成立一個民間的基金會,由兩地政府先投入起動資金,再向公眾(尤其商界)募捐。基金會可由兩地的環保專家、環保團體、志願者甚至退休官員參與管理。在識別珠三角污染最嚴重的黑點後,基金會以項目形式撥款、貸款或部分資助最需要改善的污染項目,並監督其全面實施。這個模式的好處是民間自發,政府在背後支持。在有效治理污染的同時避開政府間交往的繁文縟節及其他政治因素。如果基金會一年做十個項目,十年做一百個,解決污染問題指日可待。
香港人通過「扶貧基金」、「農村教育基金」捐助內地已經二十多年,但願有心人(及有錢人)能成立一個「碧海藍天」基金,讓我們的下一代可以「天天見青天」。
3. 今日游水時弄傷了左膝,我想原因不外乎昨日運過過後未回復過來,又或者熱身不足吧。咁都係自己攞黎既 ... 呢期做運動都做得 OK 密,真係要小心一下先得,聽日又打球,Very Nice。
今日有 D 野想講,但係唔記得左 ... 算吧。
2336,攰。That’s All.
Created On 02/06/2007 10:57:14
Your Comment
Name :
Authentication Code :